济宁新闻网·更济宁讯(记者 孔月兰 通讯员 董皓 许加鹏 姜业宝 王保坤)菌种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芯片”食用菌。位于梁山县的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黑皮鸡枞菌菌种的研发创新,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在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食用菌菌种繁育基地,现在每天有12万包黑皮鸡枞菌菌种销往全国各地,这里产出的黑皮鸡枞菌菌棒,已连续三年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以上食用菌。
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厚鹏:“目前(销售)比较多的几个省份是湖南和福建,包括山西、山东省内食用菌。我们已经打破了季节生产的传统模式,实现了全年化生产。”
企业创办之初,主要以传统金针菇为主,2012年前后,金针菇市场行情一路走低,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食用菌。
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厚鹏:“到了2012年,整个产业开始‘洗牌’,所以很多这种小企业,在整个市场上就已经落下风了食用菌。”
这次经历,让企业负责人王厚鹏意识到,只有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被称为农业“芯片”的菌种研发生产食用菌。
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厚鹏:“也就那一年,我们进行了转型,从金针菇转到了蟹味菇和海鲜菇、猪肚菇这些,很多很多品种都尝试过食用菌。”
经过反复对比筛选,企业瞄准市场前景好的黑皮鸡枞菌菌种培育,组织团队开展技术攻关食用菌。
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厚鹏:“一开始的黑皮鸡枞菌菌种是固体菌种,固体菌种不太适合工厂化的栽培,因为它耗时、耗人、耗力,效率也比较低食用菌。当时,黑皮鸡枞菌单包的产量只能达到3两或者4两,菌种产量是极其不稳定,可能这一棚出了,那一棚不出,那个时候非常常见。”
为攻克制约黑皮鸡枞菌产业发展的种质“芯片”,企业研发团队从传统固体菌种转向液态菌种扩繁,从母种、摇瓶到液体罐,不断优化配方,改良技术食用菌。
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厚鹏:“液体菌种最大的风险就是,稍微有一个小细节做不好,可能这一罐料就都不能用了食用菌。一罐液体菌种要结28000到35000个菌包,也就是说到不了出菇棚,就已经全部感染掉了。一个菌包的成本按两块五计算,这一批大概10万块钱的损失。”
冒着失败风险和巨大资金投入压力,经过一年多的菌种选育和试种栽培,进行了上千种配方实验,最终成功培育出性状稳定、产量高的黑皮鸡枞菌新菌种,并迅速占领市场食用菌。
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厚鹏:“黑皮鸡枞菌单包的产量能达到半斤,再往后,慢慢地突破到七两、八两,甚至做到一斤,种植户的口碑也是比较好的,实现了我们现在能在全国市场占到40%的份额食用菌。”
目前,企业年产黑皮鸡枞菌、秀珍菇等食用菌新菌种3000余万棒,辐射全国种植基地200余家,年产值超1亿元,打造了一条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菌种培育特色产业链食用菌。以种质研发为牵动,当地打造食用菌种植产业园,规划建设了134个食用菌大棚,吸纳种植户60余户,带动周边3000余名群众就业,辐射带动周边村累计增加集体收入500余万元。
种植户张文东:“技术有王总那边提供,公司统一销售食用菌。我们光负责管理。效益还行的话,预计这个棚的收入是(每年)15万到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