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实践”“数字+传统”双轮驱动 重庆巴南食用菌培训助力产业升级:食用菌

6月17日上午,重庆市巴南区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生产经营型“土特产”(食用菌)专题培训在接龙镇马路村正式拉开帷幕食用菌。此次培训由巴南区农业农村委主办,接龙镇承办,吸引了来自区内各镇街的90名学员踊跃参与,其中涵盖了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以及返乡创业青年等各类农业从业者。

“理论+实践”“数字+传统”双轮驱动 重庆巴南食用菌培训助力产业升级:食用菌

生产经营型 “土特产”(食用菌)专题培训现场

此次培训结合巴南区创新的盘活闲置资产模式,进一步推动当地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食用菌。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专职副书记王智焱、接龙镇镇党委书记郭猛飞出席了开班仪式。

近年来,巴南区大力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食用菌。其中,接龙镇已成功建成食用菌设施工厂一期。该项目占地10亩,拥有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每年可产出1000吨新鲜秀珍菇,创造约1300万元的产值,为村集体带来25万元的增收。今年,巴南区农业农村委进一步创新闲置农房盘活模式。在马路村村民将闲置“农房变厂房”种植食用菌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引导更多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投身食用菌产业。

然而,当前巴南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食用菌。例如,菌包生产环节存在技术瓶颈,菌菇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不够强大,在市场中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也相对较弱。针对这些问题,巴南区特举办此次培训班,期望通过科技赋能和技能提升,为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理论+实践”“数字+传统”双轮驱动 重庆巴南食用菌培训助力产业升级:食用菌

培训学员在实践课上搬运菌菇

据悉,本次培训采用“理论+实践”“数字+传统”相结合的创新方式食用菌。在理论知识学习之外,每位学员都将拥有专属的“菌菇责任区”,亲身参与从菌菇包到出菇的整个生产过程。通过系统培育,重点提升学员的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和数字化经营能力,致力于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让小小的“蘑菇”成为撑起农民“致富伞”的强大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迈向新的台阶。

上游新闻记者 牟峰 通讯员 陶长敏 重庆市巴南区乡村振兴促进中心供图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联系邮箱:83597106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ahjak.com/post/143.html